防范非法集资

当前位置:首页  >>防范非法集资
珍惜大学读书时光,远离校园非法集资
日期:2022-05-24 浏览次数: 字号:[ ]


高额回报、虚假项目、造势宣传、亲情诱骗……面对手段多样、外衣华丽、套路满满的非法集资,身处校园中的纯真大学生们该如何有效防范和辨别?这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非法集资!

 一、什么是非法集资

根据2021年5月1日实施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

非法集资行为需同时具备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个特征,具体为:

非法性: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公开性: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利诱性: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社会性: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二、如何辨别非法集资

Q1:非法集资常见手段

1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混淆投资理财概念,让群众在眼花缭乱的新名词前失去判断;

2装点门面,用合法的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信任;

3利用网络,通过虚拟空间实施犯罪、逃避打击;

4利用精神或亲情诱骗,不断扩大受害群体。

 

Q2:非法集资常见四部曲

第一步:画饼。非法集资人会编织一个或多个尽可能“高大上”的项目。以“新技术”、“新革命”、“新政策”、“区块链”、“虚拟货币”等为幌子,描绘一幅预期报酬丰厚的蓝图,把集资参与人的胃口“吊”起来,让其产生“不容错过”“机不可失”的错觉。非法集资人一般会把“饼”画大,尽可能吸引参与人眼球。

第二步:造势。利用一切资源把声势做大。非法集资人通常会举办各种造势活动,比如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现场观摩会、体验日活动、知识讲座等;组织集体旅游、考察等,赠送米面油、话费等小礼品;大量展示各种或真或假的“技术认证”“获奖证书”“政府批文”;公布一些领导视察影视资料,公司领导与政府官员、明星合影;故意把活动选在政府会议中心、礼堂进行,其场面之大、规格之高极具欺骗性。

第三步:吸金。想方设法套取你口袋里的钱。非法集资人通过返点、分红,给参与人初尝“甜头”,使其相信把钱放在他那儿不仅有可观的收入,而且比放在自己口袋里还安全,参与人不仅将自己的钱倾囊而出,还动员亲友加入,集资金额越滚越大。

第四步:跑路。非法集资人往往会在“吸金”一段时间后跑路,或者因为原本就是“庞氏骗局”人去楼空,或者因为经营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集资参与人遭受惨重经济损失,甚至血本无归。

三、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一)遇以下情形向公众集资的,务必提高警惕

1、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为幌子的;

2、以境外投资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3、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以房”养老等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5、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6、以“扶贫”“互助”“慈善”“影视文化”等为幌子的;

7、在街头、商场、超市等发放投资理财等内容广告传单的;

8、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9、“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二)规避非法集资陷阱的“三要、三不要”

一要理性,不要侥幸。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不是“圈套”就是“陷阱”。要坚守理性底线,想想自己懂不懂,比比风险大不大,看看收益水平合不合实际,问问家人朋友怎么看,不要被赌博心态和侥幸心理蒙蔽双眼!

二要稳健,不要冒险。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还可能是投资骗局,投一次就血本无归!要合理评估自身承受能力,审慎确定风险承担意愿,不冒险投资!

三要警惕,不要盲目。“收益丰厚、条件诱人、机会难得、名额有限”都很可能是忽悠,一定要警惕、警惕、再警惕!多留个心眼儿,绝不要听风就是雨,盲目“随大流”投资!

(三)谨慎投资,严防非法集资陷阱

一是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二是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三是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产品。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

四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

 

1杜绝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成长期,也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当校园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当巨大的利益和刺激充斥周围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起码可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没有底气的挥霍只能得到一时的快感,寻求暴富的心理只能带来遗憾和悔恨。身为学,能否抵抗诱惑,能否足够理智,能否明辨是非,能否坚守原则,不仅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也是决定未来一生的根本。须知,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地上却有无数陷阱。

2、擦亮双眼,预防非法集资陷阱

校园并非投资理财的“禁区”,但即便是有一定经济能力和理财经验的学生,在投资时也一定要 保持警惕。不盲目相信宣传造势,不迷信专家推荐,对于宣传中包含或者暗示“无风险、免担保、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的产品要 坚决远离。对于熟人介绍的理财产品,更要 擦亮双眼,确认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产品合法性和资质,自身是否具有抗风险能力。绝不要因为给熟人面子一时头脑发热、冲动购买,尽量多征求家人长辈的意见,避免深陷非法集资陷阱。

3珍惜信用,谨慎使用网贷平台

信用是人生最宝贵也是最难修复的财富,绝不能因为尚在求学期间便肆意滥用信用,留下人生遗憾甚至污点。当前各类网络借贷平台风靡,借款资质要求极低,为个别缺乏自控力的学生埋下了隐患。而一旦网络借贷与非法集资相连,产生的连锁反应和不良后果将会成倍叠加,“空手套白狼”的侥幸最终会将参与的学生逼至悬崖,饱受折磨,信用扫地。因此,同学们务必慎之又慎使用相关网贷平台。特别是对于穿着网络借贷平台外衣的非法“校园贷”,一定要坚决远离,绝对不要自投罗网,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国教楼辅楼邮编:210037 |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